環境DNA (environmental DNA;eDNA)是指從環境樣本中萃取來自生物的遺傳物質DNA(例如細胞碎片、黏液、排泄物等)。其中可能來自活體、死亡、或是脫落後的細胞。利用環境DNA可以在不直接捕獲或觀察生物體的情況下,偵測該地區存在的物種或族群。
進行環境DNA研究時,一般會選用兩種方式進行分析:
1.針對特定基因區域進行DNA定序。定序所獲得的數據先依照原本PCR放大的片段大小進行處理,如果片段較大的話需要先進行Merge的步驟;如果片段較小的話可以直接使用單邊的序列進行後續分析。而依照不同的分析方法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(OTU)或是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 (ASV),將相似的序列進行整合以獲得環境DNA的maker gene序列。
2.針對全部DNA進行定序,定序數據可以先進行序列的組裝,並將相同物種組成一個分群(Bin)後再針對資料庫(NCBI)進行比對,此方式對於相近的物種的判定靈敏度會比較低些;或是使用第三代定序方法獲得較長的序列資料,直接將序列進行比對,且可以減少組裝的時間,但需處理較高錯誤率,並可能需要更多DNA input與錯誤校正步驟。
兩種分析方法最後都需將比對到的資料庫訊息,再進行不同層次的分類學分析,並產出物種的豐富度及物種組成差異等指標。
#環境DNA
#eDNA結合NGS
#源資生物科技核酸實驗室
#源資國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NGS & 第三代定序服務
Nanopore,Illumina長短序列機型齊全
高效率,高品質的好選擇
專業的樣品品管程序與文庫製備
專業的生物資訊分析與服務諮詢